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解决农民“贷款难”比“贷款贵”更迫切

2016/8/23 15:41:49      点击:

解决贷款难贷款贵更为紧迫

——专家学者、企业代表热议农村金融的普惠新模式

  近日,由上海新金融研究院(SFI)主办的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在沪召开,作为一项重要议题,农村金融的普惠新模式被三农界和金融界广泛关注。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认为,农村最不容易得到金融支持,贷款难比贷款贵更为紧迫。农村贷款难,一般农户贷款更难,贫困农户和低收入农户贷款难上加难。这个群体很大,农村发展普惠金融,应重点关注这个群体。

  难点在哪儿——

  信息不对称、成本高、风险大

  为什么贷款难?因为农户的生产、生活特点和现在正规金融机构的体制、制度和运作方式不相适应。现代金融这一套,是伴随城市工商业社会逐步发展起来的,贷款产品包括操作流程,都是针对工商企业特点来设计的,农民水土不服。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在论坛上指出,用同一套办法去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,银行往往会遇到三个方面的困难:一是信息不对称。农户和工商企业不一样,缺少规范的财务报表和系统的交易记录。银行很难知道他真实的金融状况。二是成本高。农户的居住很分散,单笔贷款的额度很小,一般就一两万元,有的甚至几千元。翻山越岭去给农民贷款几千元、万把元,成本非常高。和几千万、上亿的大额贷款,成本无法相比,同样的利率他要亏。就算不亏,也没有什么利润可赚。三是风险大。农户没有抵押物,也找不到担保。本来他从事的农业生产,包括种植业、养殖业,除了市场风险外,还有一个自然风险。再加上没有担保、没有抵押,银行感到风险太大,不愿给他们提供服务。

       贷款难还与农户自身保护意识不强有关系。宜信公司在开展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中发现,贷款流程中的征信记录给他们带来了难题:因为农户大都遵循的五户联保,他们对自己信息保护的意识较弱。在一个村子里,大户用了他们的身份证去贷款,大户出了问题,整村的人信用都坏了。

为了解决农户没有抵押物的问题,国家允许承包地、宅基地可以抵押,应该说这是好政策。但段应碧认为,在实际操作中有两个问题目前还没有解决好:一是如何估价?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市场,那块地、那个房子值多少钱?不好算。二是变现难。万一贷款还不回来,银行要拿宅基地、去用那块土地变现是很难的。宅基地的房子,只能卖给本村的农民,不能卖给城里人。大城市的郊区还好一些,有些农村大家出去打工,房子本来就是空的。一户一宅,破产了、还不了贷款,你把他房子收了,他住哪里?都是具体的问题,银行执行政策的时候就显得很谨慎.

       (文章来源:中国农业新闻网-农民日报)